首页算数指数算数榜单行业指南区域指南创作指南算数报告动见专题热点案例
实现数字普惠,中小微才有大作为
实现数字普惠,中小微才有大作为
中国新闻周刊x动见传媒 / 数字红利
2021-01-17
引言
“中小微企业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些集中在技术服务、研发服务、设计服务、资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还有一些是提供旅游、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还有提供公共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性服务业,其中都涉及大量的中小微企业。”
张燕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当下,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经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机遇。然而,相比大型企业在数字化领域的风生水起,占据中国企业总量9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在这个领域依然乏善可陈。究其原因,还是受限于中小微企业相对匮乏的数字化资源和应用能力。
高成本制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进程
“中小微企业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些集中在技术服务、研发服务、设计服务、资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还有一些是提供旅游、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还有提供公共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性服务业,其中都涉及大量的中小微企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数字技术在不同行业产业的应用,必然会关联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产业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广泛存在着缺数字技术、缺数字人才和资金、缺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能力等很多问题。"
其中,成本因素直接制约着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意愿。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配备软硬件设施,需要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系统维护和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对传统业态进行改造。多数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有限、生存压力大,对于投入大、周期长的数字化改造,单纯靠自身难以为继。同时,需要公共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和部署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需要一定的共性技术开发和支撑,中小微企业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需要更好的数字技术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建设,在采购、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什么时候数字技术进步是普惠、共性、公共性质的服务,而不仅仅是高利润的商业服务,中小微企业才能够享受到这个技术成果。"张燕生表示。
由点成面,实助力数字普惠
很显然,中小微企业没有能力单独完成产业数字化转型任务,要想解决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研发推广、数字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开发等问题,普惠的、共性的、公共性数字化环境必不可少。其中,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通过互联网数字技术,在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中抓住关键痛点,再通过一个点连成“一条线”,从而带动中小企业的“一个面”,是数字技术实现普惠的基本逻辑。
首先,构建数字化“生态圈”,算力、算法和数据缺一不可。共享的数字化平台是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的前提。随着互联网头部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计算能力和数字资源,打造数字普惠平台,满足中小企业的转型需求,已经成为可能。
“行业龙头企业能够率先以开发数字应用场景、重塑整个产业链条体系为己任,建立开放的数字平台,既为龙头企业自身服务,同时又能照顾到产业链供应链条内的中小微企业,这样就形成一个数字化的产业链条,产生大中小、产供销、内外贸、前后向、高中低等不同方面的协同效应。”张燕生说。
其次,需要在此基础上,行业内头部企业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为行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效率改进工具和能力建设支持。“中小微企业很简单,就是要效率,就是这个数字化改造和应用是不是能够提高效率,是不是能提高管理以及工人的技能和生产标准化。”张燕生说。
因此,如何为市场提供足够的数字产品和服务能力,提高营销效率,实现数字普惠,是很多互联网头部公司重点探索的课题。记者在走访巨量引擎时发现,为了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转化效率,让营销更简单、更智能,巨量引擎通过提供流量券、广告投放平台、巨量创意等产品,降低了视频营销门槛,提高了中小微企业的营销能力。
和已经成规模的大型电商和零售商家相比,本地商户往往服务半径有限,无法大范围服务用户,不能像前者一样利用全网流量进行转化,因此精准获取本地流量是其最大的痛点。巨量引擎通过产品创新,协助本地商户通过内容、数据和技术锁定本地客源,实现一定范围内的精准触达。
最后,"数字技术和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农业、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实体企业真正利用数字技术产生效益,对数字技术、数据开发的需求越滚越大,那么整个互联网数字技术就真的有了活力,而不是泡沫。"张燕生指出,光就互联网谈互联网没有价值创造,必须要和应用场景深度融合。
疫情期间,大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线下经营陷入困境,直播和短视频刚好为这种场景下技术和应用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条件,它们将实体经济的交易场景搬到了线上,不仅可以深度还原消费环境和互动体验,还能激发消费市场新需求,促成新交易。同时,短视频和直播这种营销手段近乎零成本,也为数字普惠提供了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短视频和直播在商业中的价值不同。短视频种草能力非常强,几乎所有的粉丝关注都是基于这样的短视频,但是成交的话,在直播间效果会更好,因为直播天然有一种原生卖场的感觉。最好的经营方法就是先通过短视频去种草,然后再通过直播去拔草,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模式。
释放数字红利,政府企业需“协同发力”
“什么样的模式是好模式?我觉得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企业和个人之间协同,要共同探索出一个商业化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数字经济模式。”在张燕生看来,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释放大规模“数字红利”,需要政府和企业“协同发力”。
张燕生指出,要提高政府推动行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的公共服务效率,首先要在数字治理上下功夫,提高专业化水准。其中,政府做好政府的事,市场做好市场的事,“事实上,凡是政府和市场之间是相互协同和补位的,什么地方就发展的好。”
“政府首先要建立规则和环境,基于规则提供公共数据服务、软硬件措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包括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张燕生指出,数字化环境有一些是共性的公共性的,就是政府掏钱帮你解决一些概念、工艺、软件、零部件的问题,这部分属于政府的公共服务,需要建立公共服务机制。
另外,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完善法规标准,是政府引导和规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制度条件。“我们需要有更好的互联网开发和应用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保护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张燕生说。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基建项目的落地,建设公共数据平台,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应用环节,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和中小微企业的有效融合,将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和支撑。
当下,数据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要素成本提高的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激活中小企业的创新生态,拓宽本地和跨境创新网络,对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推动行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技术进步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果,才是真正的赋能。”张燕生表示。
文章欢迎转载,未经允许不得更改。如有更多合作意向请点击网页顶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