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算数指数算数榜单行业指南区域指南创作指南算数报告动见专题热点案例
在抖音直播带货需要了解的三件事
在抖音直播带货需要了解的三件事
动见 x 哈佛商业评论抖音 / 直播 / 带货
2020-10-08
引言
“我们要让企业感受到有生意可做,要让用户有好的产品可买,要通过不断打磨用户端、商家端、作者端的产品,把模式打造出来,不断迭代,让整个生态有更多的参与者,更加健康的发展。”;“抖音直播的未来可以是包容各种垂类内容的一种形态。”同样,在抖音电商直播上,“直播带货的第一步不是直播,而是内容。在抖音,内容是短视频,像在其他平台可能是图文。”
在抖音直播带货需要了解的三件事
抖音就是典型的“非独立直播App”,是在平台具备庞大的用户基础之后,再开辟出直播功能。在李明的观点里,“非独立直播App”不会受困于买量逻辑,不需要急于靠做大流量并变现来提升运转效率。“近两年可以发现,直播不是作为独立产品存在。DAU基数本身就很大的平台进来之后,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直接看直播,这里的逻辑不再是买量,而是让用户喜欢看,所以增长非常迅速。”
这样的优势很明显,“因为底层逻辑明白,商业逻辑上如果把它变的轻一点,不是买量去做,直播就存在了。”所以,以抖音为例,基于“短视频+直播”平台可以让企业在其中的传播与流量获取可能性更多。而这样的可能性,是靠内容来实现的。
对新玩家更友好的大平台
当前,直播风口带来了更多新入局的玩家,对于他们来说,快速积累直播间的人气,找到与产品对位的受众人群是当务之急。
“用户体量是关键,各类商业行为都要在平台上找到稳定的受众,并有持续获得新增用户的能力,体量太小的平台玩不起来。”李明直言。抖音涵盖了中国半数移动网民,在这样庞大的体量中,几乎所有类型的企业、主播都能找到自己的观众。
而当直播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马太效应开始凸显。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怪圈让刚刚涌入直播间的企业面临初期流量的困境。而这时,流量分发机制是破局的关键。“如果把流量过度分发给高位的达人或者主播,会造成直播生态中的阶级固化。抖音一直坚持了基于内容与用户兴趣的分发机制,这让抖音的流量流转更具活力。
“即便你现在第一天加入抖音的生态,依然可以通过你很强的内容创作力,去获得很多的流量或者粉丝,包括获得你的商业价值。我觉得这是抖音不断地在成长,在发展的一个源头。” 李明直言。
我们的电商业务,是内容与电商交易的全新结合体
“抖音直播的未来可以是包容各种垂类内容的一种形态。”同样,在抖音电商直播上,“直播带货的第一步不是直播,而是内容。在抖音,内容是短视频,像在其他平台可能是图文。”
在电商体系内,做好品类、排名、信誉、店铺装修和客服,是最重要的运营能力。在直播的生态内,内容就是最重要的运营能力,企业需要通过内容建设打造自己的根据地,打通平台内流量流转的链条。同时,企业也需要研究用户,做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 “抖音直播的优势是内容分发机制,给予每个新入局者同等的机会,只要你的内容符合用户需求,就能跑出来。”
李明还特别指出:“每个生态都会有自己的底层逻辑,我们认为商品内容是用户日常消费内容里的重要部分,这部分内容也适合为带货形式做内容供给。如果企业不做内容,也没必要考虑长期直播带货,主要是也养不活。”
直播带货的长久发展,靠的不是李佳琦和薇娅
一提到直播,许多人会想到请头部网红直接带货。但从GMV大盘表现上,企业自播才是直播的主流,而并非网红直播。李明表示,“与顶级流量合作是投放思维,而在直播中,企业更需要的是长效经营思维。”
品牌不妨从这样的角度思考与头部网红的合作,大家去向他买广告、买用户、买流量、买品宣,买过来之后,仍然要靠自己把带货经营好。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很难有一个行业或者品牌,是通过不断买广告就能做到长效经营的,最关键的,企业需要亲自下场,做用户、做产品、做内容。
抖音做直播第一目标不是GMV、不是闭环,而是用户内容消费体验。
“很多人认为视频内容、直播内容的门槛高,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去做。我们看到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内容,大品牌做到好的却很少,原因就在于品牌自己的投入不够。”
目前,有一些企业和商家已经在抖音直播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亲自投入,深入洞察消费者,不断试,试的过程中进行演化迭代,然后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出量爆发,用户的需求得到很大的满足。
李明还介绍到,“他们搭建了专门的直播团队,深入研究抖音平台上的内容趋势,什么内容火、什么音乐火、什么互动形式火。深度研究用户需求和喜好,做了很多很多的创新。”并表示,“想要真正长期、健康的将直播运营下去,还需要企业和商家建立自己的团队,在直播这件事情上多付出一些。”
对于直播发展大环境下的平台责任,李明坦言终极目标是服务好用户,服务好商家,提升他们的体验,“我们要让企业感受到有生意可做,要让用户有好的产品可买,要通过不断打磨用户端、商家端、作者端的产品,把模式打造出来,不断迭代,让整个生态有更多的参与者,更加健康的发展。”
注:本文来自《动见》系列专题“营销的后直播时代”特辑。
文章欢迎转载,未经允许不得更改。如有更多合作意向请点击网页顶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