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算数指数算数榜单行业指南区域指南创作指南算数报告动见专题热点案例
张锋荣:以创意打通所有的碎片
张锋荣:以创意打通所有的碎片
动见创意价值 / 碎片化 / 媒体环境
2021-12-14
引言
越是信息碎片化的当下,越需要用完整的创意打通所有平台和传播链路。
图:北京天与空CEO 张锋荣
从诞生之日起,天与空就与中国营销创意生态的大变革有着不解之缘。
2013年,有着15年国际4A从业经验的资深创意人杨烨炘,发布了一篇呼吁旧4A体系升级的文章,激起业内轩然大波。之后,他携手三位资深创意人在上海创立了“天与空”,成为4A创意人独立的行业典型样本之一。
时隔8年,面对更加风云变幻的行业格局,天与空的合伙人之一、北京天与空CEO张锋荣,一个有着21年广告创意从业经验的资深创意人,感慨于互联网技术与数据对营销创意生态带来的改变与裂度,“这是之前无法想象的”。
但与此同时,张锋荣依然坚信创意本质没有变,衡量优秀创意作品的标准没有变,“核心的洞察与内容创意,依然是立足之本”,“天与空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变,就是靠优质的洞察与创意来说话。我们更擅长做的是精美优质的、更有品牌调性的创意和内容”。
面对越来越快的行业变迁、品效之争、媒介碎片化,很多创意人都深陷焦虑之中,但张锋荣却表示并不会感到焦虑,他认为,越是信息碎片化的当下,越需要用创意打通所有的传播链路。
在张锋荣看来,行业生态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当下,认清自己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
媒体平台以技术和数据优势,致力“大而快”的目标,不断提高创意的生产规模和效率,天与空这样的独立创意机构,则聚焦于自己的优势,走"小而美"精致化创意路线。这两者可以并行不悖,共同发展,成为行业生态之下的包容性样本,也恰是行业生态多样性、多元化的缩影呈现。
形式虽已改变, 但优秀创意本质未变
Q:在科技和商业的推动下,创意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您对此有哪些深刻的感受?
张:我在广告行业已经21年,一直坚守在创意的第一线,经历了传统广告到新媒体广告、数字化广告转型的过程,算是营销创意生态变化的一个亲历者。令我感知最深的,是互联网技术纵深发展与数据大规模应用,对营销创意的改变。
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让你的内容创意,一夜之间可以触达到希望触达的地方,可以让创意变得高频,对创意内容要求和传播时间要求更高,哪怕只晚了一天甚至几个小时投放,投放效果就大打折扣。
另外,随着媒体投放渠道的改变,创意投放形式完全改变了,不再仅仅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广告,不再是电梯终端广告,全新的渠道带来了全新的广告形式,创意表达形式变得更丰富,也更复杂。比如今天的抖音、快手等平台,对创意的要求不再聚焦于画面是否精美,而是首先考虑能否激发用户的互动兴趣。这对传统创意广告行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Q:在当下的创意生态语境下,如何去衡量一个创意是好的创意?
张:其实,衡量创意作品的标准没有变过。一是看创意的原创性,二是看创意作品与产品的相关性、契合性够不够,三是看创意里面有没有好的洞察。
当然,还有一个简单直观的评估标准就是,假如这个广告创意不是你做的,那么你看到以后,会不会转发?如果会转发,那就说明是一个好创意,它肯定有某方面触动你或让你很有共鸣。我们相信,一个真正好的创意广告,不仅可以让受众更加认同其品牌主张,还可以发挥社会价值,产生爆炸性的效果。
创意人应该追求做到用好的创意,把用户吸引到你店门口,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失败的广告。但用户买不买,也不是全靠创意能解决的,还与产品本身以及其它很多因素有关系。
在这点上,创意人要和客户沟通清楚,术业有专攻,创意人只做自己擅长的。
相对借力技术, 创意更需要考虑贴近人性
Q:数据和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地介入到营销创意的生产和投放中。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张:在中国,像是巨量引擎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有领先的技术、精准的推送,数据的应用做得比较好。但对天与空这样的商业营销创意机构来说,应用其实还并不多。同样,应用AI技术来做创意广告,国内外都有不少好的广告案例。但是据我观察,大部分的案例中,技术只是实现创意的特效手段。目前国内创意人好像还没有特别大的动力,主动研发某一项技术来应用于创意广告中。当然,我们也欢迎新技术,平时也会要求团队多学习一些新技术,比如掌握商业化工具、创意工具等。
不可否认,技术可以帮助创意进行更好地洞察、触达与转化。但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即使广告已经被精准推送到用户的面前,用户还是会选择忽略和排斥。对于创意人来说,我们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让创意更贴近人性,有没有引发情感共鸣,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有没有带来社会价值等。
Q:对于天与空来说,当前的媒介传播环境愈加碎片化和复杂化,给创意带来了哪些挑战和变化?
张:在定位上,天与空一直坚持做“跨媒体平台的创意”。我们理解的跨媒体创意就是创意驱动,多元整合。只要创意保持完整,不管idea的原点从哪里发出,都可以打通传播链路。好创意肯定是第一位的。我们会提出一个big idea,再结合抖音、微博、朋友圈等不同的媒体平台的特性来延展,在创意内容的具体呈现上尽量多元化。在媒体环境越来越碎片化的今天,创意的诠释多了很多方式。相比于传统广告那种严肃的、夸张的、走心的、单一的方式,娱乐化的方式可能会更好。
比如天与空在去年做的邮储银行冲鸭鸭卡案例。结合广告主产品创新以及品牌年轻化需求,我们邀请腾格尔老师和众多B站的UP主共同演绎《下山(年少有闪光邮储卡)》。歌曲发布当天就蹿升成为B站热门,幽默搞笑且记忆点鲜明,同时成功在抖音等其它新媒体平台上也广泛传播,自然登榜让邮储银行收获了一波年轻粉,今年此作品还赢得了金瞳奖娱乐类的全场大奖。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优质创意永远有价值
Q:在营销创意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方面,天与空做了哪些提效措施?
张:在传统4A公司有严格的部门规制和管理层级划分,创意部门与客户之间存在一个客服部门,创意人是不能直接和客户沟通的。在组织结构上,天与空更加扁平化,实行创意合伙人带领事业群制,每个合伙人下面有1-2个创意事业群,由7-10个左右的策略、文案、美术等专业人员组成。这不仅避免了传统4A体制中创意大佬独自掌握创意生杀大权的情况,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
天与空永远鼓励好的创意应该百花齐放。同时我们给创意人最自由的氛围和最大的创作空间,只要你有好的创意,都可以和客户去提。
同时,这种模式给创意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意人必须了解业务,既要有策略思维,还要有效果考核思维。在实际作业中,创意人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出洞察、策略和创意,这中间省去了来回沟通的繁琐程序,使得整个创意工作流程提效迅速。
Q:面对创意行业剧烈的变化,在做大规模和做精优势之间,天与空将如何选择?
张:天与空核心竞争力从来都没有变过,那就是核心的洞察与创意。我们无法像平台方那样做到创意的规模化,也不会考虑去做效果广告素材化的内容。在我看来,规模化的创意是有一定“套路”的,这会使得创意的价值大打折扣。人人皆可创意的时代,有价值的创意越来越稀缺。对于我们来说,客户找到天与空,肯定希望得到独一无二的创意,我们也一直坚持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创意。
一家公司要认清自己的定位,我们不会去做不擅长的事。未来,天与空还是会选择在创意领域做深做专,专注于做优质创意内容,做跨媒体平台的整合营销。至于别的公司跨领域横向发展,可能是因为它们有这个能力,我不觉得我们目前有这个能力。
Q:回顾近年来媒介变革给创意生态带来的变化,您认为好的一面是什么,又有哪些冷思考?
张:互联网的发展让创意生产链条的效率越来越高,节奏越来越快。但好的创意永远需要多一些耐心和时间,这与当下广告主期望的目标导向、效果驱动的快速高效,存在了一定程度的矛盾,这是当下创意行业面临的普遍痛点。
回顾近十年来新媒介形式给创意行业带来的改变,我认为既有好的一面,亦有需要冷静反思之处。
好的一面是,媒介变革带来的创意表达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利用技术的力量能大大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度与效率。但也有值得警惕的一面,例如避免过度依赖于平台、IP资源和KOL,这会导致对创意的漠视和弱化。我们还是要鼓励创意和创新,驱动整个广告行业的发展。
文章欢迎转载,未经允许不得更改。如有更多合作意向请点击网页顶部“联系我们”